简介

印象宜昌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65章 我的南正街(7)
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

我的南正街(7)

七、南正下街

曾几何时,南正下街是所有南正街中间最繁华、最热闹的一条商业街。因为在未拆除那条厚厚的城墙以前,无论是到不那么有名的小南门码头还是到最繁忙的大南门杂货码头,都要穿过这条南正下街街。这条不长也不宽的老街在鼎盛的时候曾经一路走来,街的两边尽是各种各样、大大小小的店铺。尤其是大南门成了宜昌交通枢纽以后,南正下街就成了万商云集之处了。1928年8月26日的《夷陵日报》就刊登过一家饭店的广告:“本店不惜巨资,在宜昌大南门外新建西式三层洋楼,内设客厅、寿堂、喜堂、中菜间、西菜间……“接待的是些什么人?自然是迎来送往的,自然是即将走进南正下街或者走出去的那些人。

时至今日,南正下街的住户似乎已经都不再是本地人,要么是四川话,要么就是带有周边大山的那种尾音会转弯的口音;整条街的住户看上去都是外乡人,跟这条破旧的街道、幽深的巷道、老朽的建筑似乎显得很**,可就是没有当年南正下街的那种整洁干净,还有一种悠闲自在,当然还有所有南正街人的那种见过大世面、经历过风雨、荣辱不惊的自信了。

时至今日,走在南正下街上,依然在这里可以找到百年多前的各种回忆,因为那些还没有被拆掉的老房子会无声的向游客、摄友展示当年的辉煌;虽然被说成是棚户区、感觉有些贫民窟,但感觉依然很亲切。就像那些泛黄的老照片、或者是那种很和缓的怀旧电影中的某些片段。叫人想起那些过去了的故事。只是那种令人心头**的感觉没有了,那种无语的感动、尊敬与敬仰、那种回家的温暖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。

笔者曾经在一篇回忆录里深情的写到过:“在南正下街中段曾经有过一条七拐八弯的小巷,走不多久就有一栋两层楼的破旧木屋。那里是个贫民窟,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。从楼下横七竖八的柴灶之间穿过,顺着狭窄而昏暗的楼梯上楼,一直走到头,有一个单间,里面不过就是一张双人*,几口木箱,一个小饭桌而已。我很高兴的推开薄薄的房门,放下书包,叫了一声:‘爸爸,我回来了。‘“

那已经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情了,南正下街的某栋两层小楼成了我们的新家。虽然住的时间不太长,而且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,******带来的困难时期还没有完全过去,我们当时住的那是一个单间,那间温暖的板壁屋留给我一些像电影蒙太奇般的印象深刻的回忆。铁锅里冒着热腾腾的水蒸气,玉米面的小窝头已经快蒸好了,小饭桌上还有一盘大头菜;隔壁房里住有一个老大爷,咳得很厉害,会拉那种很凄凉的胡琴,就在我们不经意之时,他又拉了起来,咿咿呀呀的;他还会唱,嗓音嘶哑的,记忆中似乎总是那首:“小燕子,穿花衣,年年春天到这里……“几十年过去,每当我从这里经过,嘶哑苍老的歌声似乎又在耳边缭绕,就像那些变形的胶木唱片,唱针在上面起伏,声音也在上面起伏。

可是,随着老城区的陈旧,也随着新城区的崛起,南正下街不知不觉就变换了自己的主人,那些我曾经的街坊邻居早已四散而去,只有那些搬不走的建筑依然耸立在那个原来的位置。现在,东门、北门、大南门只剩下一个曾经的地名,这条街也将和南正街一样被无声无息的拆除、被开发成一栋栋没有任何特色、呆板单调的高楼大厦,那些密如蛛网的老街小巷不见了、明清古建筑被拆了、梧桐树也被砍了,当然会有新的、人造的曲径通幽,也会有一些高贵的桂花树在那里摇曳,可怎么看也显得是那么的做作,没有任何文化气息和人文精神,这难道也叫进步吗?

喜欢印象宜昌请大家收藏:(m.fuziwuexue.com)印象宜昌夫子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