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
五代十国往事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024章(3/3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

客观来讲,仅从单纯的经济角度上看,辽国还是有赚的,史书明确记载了北汉向辽国每年进贡白银一千斤,其他贡献另算。但是在这场史诗级多人即时战略网游中,利益得失并不仅仅是银行往来账目那么简单,政治利益才是最大的考量标准。

而如果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,辽国赔大了。扶持北汉的初衷就是要以北汉来要挟中原,到穆宗时,实际情况已经与当初的设定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偏转,辽国被北汉绑架,多次被迫卷入与中原大国的军事对抗中。

于是辽国最终出卖了北汉,与中原达成和解,在最恰当的时机进行政治变现,虽然这一做法饱受批评,被认为是鼠目寸光,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。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以国人不顾全世界反对,把漂亮国卷入到一场被全世界人民唾骂的战争中,不知漂亮国何时壮士断腕,拿以国纳投名状,换取自身生存空间。

恶犬,永远是恶犬。

再比如南唐,辽国与南唐——包括南唐的前身南吴,始终保持着友好关系。面对来自中原大国的军事威胁,南唐多次重金贿赂辽国,希望辽国能在北边牵制一下中原。而辽国每一次都会把礼物照单全收,并表示“下次一定”。

无论是南唐史官还是辽国史官,都毫不避讳地记载道:辽国“利其货,徒以虚语往来”。渣男。

再比如中原王朝。如果说辽国欺骗了南唐的感情,那么中原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,痛痛快快地玩儿了一把辽国。

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,中原通过对辽国持续地战略大欺骗,逐步统一了南方诸藩,然后又通过与辽国达成一项“互不侵犯条约”啃下了北汉。

天下很大,可以同时容纳两个强大帝国,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可以并存共处,但——幽云十六州是一个棘手的难题。

在柴荣“北定三关”时,穆宗曾说了一句名言,说三关原本就是汉人的领土,拿走就拿走吧,咱们又没有损失。此话虽然让辽国人听着扎心,但这才是两国长期并存的最优选择。

中原人对不能耕种的土地是不感兴趣的,无论是秦皇汉武、还是唐宗宋祖,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将游牧民族斩草除根,也没有想过要把疆域推到西伯利亚,只要守住长城以南的中原领土就可以了。大宋从没想过要消灭契丹,只想收复幽云十六州。

辽国在实力衰落的情况下,如果幽云十六州不幸被中原收复,那么穆宗的建议也不失为一项富有建设性的务实主张,大家继续划长城为界,睦邻友好,合作共赢。

该低头时就低头,大家都是体面人。被别人帮着体面,就不太体面了。港、澳的回归就是这么个道理。

喜欢五代十国往事请大家收藏:(m.fuziwuexue.com)五代十国往事夫子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