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
重生三国之曹家逆子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75章 拖延症与选择困难症(2/2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

以大木为弓,以巨矛为箭,配上复合弓的弹簧机括,二十座床弩,同时发射,别说你是目标明显的步兵,哪怕是移动速度极快的骑兵,巨矛之下,也是死伤无数。

袁绍刚命令手下众军,发兵攻城,巨矛铁箭、强弓硬弩,齐刷刷的射来过来。

眨眼功夫不到,郑地关口外,又多了一堆有一堆的尸体。

袁绍心惊胆战,慌乱之间,急忙命大军后撤,一连退了三十多里。

眼见攻城不下,手下谋士,纷纷献计。

有说可绕道并州以西,经河洛之地直捣许都的。

袁绍摇了摇头,只淡淡的回了一句:“再议。”

有说可以用人数上的优势,强行攻城的。

袁绍身子一颤,也淡淡的回了一句:“再议。”

还有的说,可以暂且安营扎寨,等形势稳定下来,再设法将敌军引出,以伏兵之计,将其拦在城外。接着,便可趁郑地防备空虚,率领大军急速攻城。如此一来,对面的强弓硬弩,便毫无用武之地了。

袁绍眼前一亮,极为赞赏的道:“这个好,这条计策好!就这么办!命大军即刻安营扎寨,先稳住局势。随后,再徐徐图之……”

徐徐图之,就是说,慢慢来。

袁绍督大军三十万,号称百万,单是每日消耗的粮草,都得数以十万计,他怎么可能“徐徐图之”?

“徐”到最后,郑地那边,屁事没有,自己先把自己给吃空了。

从安营扎寨,到粮库告急,总共没超过十天。

田丰、沮授,两大钢铁直男坐不住了。

二人好说歹说、苦口婆心,一直不停的警告袁绍:要打就打,要走就走,不要在这里拖着耗着。耗到最后,死的是咱们,苦的是百姓。

袁绍闷闷不乐,踟蹰无计。

打吧,他觉得不管怎么打,都不稳妥。对方城池,铜墙铁壁,又有强弓硬弩,铁箭巨矛。

撤吧,他又觉得不能撤,可惜不说,一回到邺城,那些谋臣士子,又该内斗起来了。

袁绍的一颗心,从在邺城时,就没有停止过思考。

到如今,大军来到郑地跟前了,他仍是不停的想来想去。

田丰苦苦劝道:不要多虑,更不要想得太多,却什么都不做。

可袁绍却义正言辞的反驳道:凡事“谋定而后动,知止而有得”,这是《孙子兵法》中所说的。若只知道一味进取,不考虑周全,那么,出了岔子怎么办?后果谁能负责?

不仅田丰,沮授、审配,也在不停的进言。

大伙的意见出奇的一致:打!赶紧打!立刻打!马上打!

袁绍拗不过众人,只好跟着调兵遣将,再次攻取城池。

可一到了怎么打的时候,他又犯迷糊了。

许攸的意见,是派骑兵,绕道河洛,直取许都。

袁绍不同意,还是老一句话:“再议。”

田丰的意见,是督大军,率众压境,强行攻城。

袁绍还是不同意,仍旧是老一句话:“再议。”

众人嘴皮子都磨破了,可南下的计策,仍是定不下来。

然后,郭图随口说一句:不如,暂且按兵不动,从长计议,等商量好计策后,徐徐图之……

袁绍便立马拍案叫绝,“这个好,这条计策好。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兵法有云,‘谋定而后动,知止而有得’。若是没有把握,不考虑周全,那么,出了岔子怎么办?后果谁能负责……”

就这么耗着耗着,整整耗了一个多月,夏收都过了,该轮到夏种了,袁绍还是没能做出决定。

事情到了这一地步,做不做决定已经不重要了。

因为到了夏种了,并州、冀州、幽州、青州,必须有人去主持大局,监管耕种事项。

众人心灰意冷,对袁绍都有些怒其不争,哀其不幸的意味。

谋士们三三两两,走到中军大帐,告诉袁绍,该回去准备夏种了,不然,秋收怕是指望不上。

袁绍静坐无言,默默不语,过了好半天,来了一句:“那,我们就回去吧……”

八大谋士,此时此刻,一句多嘴的都没有。

大伙对着袁绍抬了抬手,看都不想多看一眼,扭过头转过身,各回各营,收拾行装去了……

喜欢重生三国之曹家逆子请大家收藏:(m.fuziwuexue.com)重生三国之曹家逆子夫子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