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
重返1988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75章 强国之路(2/2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

打电话嘛,也费劲,辽北省和首都分属不同省份,一个电话需要经过数次转机,起码要等上半个小时才能接通,电话费都要好几块钱,一封信才多少钱?还是写信好。

不过对刘啸这位经历过互联网时代的人来说,对写信简直是“深恶痛绝”,一来一回要一个月时间,效率也是醉了。

好吧,现在大家的生活也很无聊,特别是北方的小城市,老百姓们安然自得,完全不知道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着一场能够改变世界的变革,在这里,人们还感受不到改革春风的气息。

天气一天天的变冷,十一过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过冬了。

八十年代还没有集中供热,到了十月份,每一家人都要到固定的经销点购买“煤泥”。

煤泥其实就是煤渣子混合水形成的如同稀泥的物质,可以燃烧,是北方人过冬用的燃料。

煤泥的燃烧率不高,但贵在便宜,家家户户都买得起,如果换成煤炭,价格起码提升好几倍,整个丰城也只有矿务局的职工才会在过冬时烧煤。

刘向学已经成了区教育局的副局长,此时享有的福利就来了,区里给了每位职工将近一吨重的煤泥,完全免费,这就省下了三十多块钱。

刘向学找了一辆硬板车,和二弟两人来回跑了两趟把煤泥拉回了家,弄得一身黑泥,不过此时满大街都是“黑人”,谁也别笑话谁。

此时的煤泥就是一滩泥,黏黏糊糊堆成一堆,根本用不了,还得加工一次,加工过程叫做“拖煤泥”。

用铁锹把煤泥放在四块铁板焊成的长方形模具中,再用水泥抹子找平,一块方方正正的煤泥块就完成了,太阳充足的情况下,三天时间就能会干燥,然后一块块拿回自家院子放在煤棚里。

这一段时间中,整个丰城的路边空地上都是晒煤泥的景象,有的熊孩子还故意在没有晒干的煤泥块上踩上两脚,留下自己的足迹,要是被主人发现,免不得挨顿臭骂。

刘向学忙完了自家煤泥,还得帮父亲干活,连续一周的时间足足拖了上百块,累的不行,好在妻子天天做好吃的,如今刘家的伙食那是真好,天天有肉,隔三差五还来条鱼,邻居们都眼馋坏了。

几天后,煤泥晒干,刘啸帮着父亲把煤泥块拿回了自家院子,放在了煤棚里,足足有一百五十多块。

看着这些煤泥,刘啸觉得浑身暖和,看来整个冬天不用愁了………。

天气越来越冷,还没到十一月份,最低气温就跌到了零下,煤泥正式登场。

把炉子淘干净,低层放上一层木柴,点上火后逐渐将敲碎的煤泥铺在木柴上面,木柴烧光后,煤泥块逐渐燃烧起来,原本黑色的泥块变成了红色。

煤泥散发出的热量随着炉膛进入到注满水的暖气,同时也进入到里屋的火炕中,煤泥烧的越旺,屋里越是暖和。

不过,冬天炉子一旦点燃就不能灭了,因为此时暖气里都是水,如果火熄灭,只要一晚上,外屋的暖器就很可能冻裂,这是张文秀告诉刘啸的。

屋里的暖气还会被冻裂?刘啸有些不理解,不过很快就明白了。

也不知道是这个时代的温度低,还是刘啸因为吃的肉少,刚过十一月份寒冷的感觉就来了,即便他穿着姥姥做的棉衣棉裤也觉得寒意袭人。

这天是真冷,恐怕得有零下七八度了,不过天气预报不是说只有零下四度吗?看来又是不准。

刘啸在外面溜达了一圈就回到了屋里,因为他不上学,所以白天炉火也烧的很好。

当然,刘啸还是知道煤气这东西有毒,时间长了容易出事,不过这个房子应该没事,四处漏风可以避免煤气中毒。

房门一圈都是缝隙,就是里屋的窗户也是不严实,父亲只能用塑料膜把缝隙挡住,外面冷风袭来,吹得塑料膜呼呼作响。

刘啸真是感叹。“这屋子,应该搭配那首陋室铭呀!”

喜欢重返1988请大家收藏:(m.fuziwuexue.com)重返1988夫子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