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
红楼梦之我是薛蟠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冬日(1/3)
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

且不说贾府中人得到消息是如何欢天喜地, 建造省亲别墅又是如何操持忙碌,宝玉对于林黛玉回来又是如何的欢喜异常。只说薛蟠已经在翰林院当值一段时间, 也基本熟悉了这份工作。对于薛蟠来说, 这里也许是所有朝廷部堂中最少勾心斗角的地方,不是说没有, 但是相比内务府,相比其他六部的衙门来说,真正算是一片少有的净土了。

薛蟠在任职之前, 专门拜访过张家,老师亦对他所任的官职有一番新的解说,使他能更好的了解他这小小七品芝麻官的重要性。

翰林院编修, 干的虽然是诰敕起草、史书纂修、经筵侍讲等事情, 但实际上,其重要作用在于培养人才, 类似于现在的实习生。

能够直接进入翰林院的, 实则仅科举进士名列前茅者。对于这样一批人才,朝廷高度重视, 精心培植。翰林院的日常活动, 既是履行其处理政事的职能, 同时更具有锻炼能力、增长见识的意义。譬如, 以皇帝名义颁发的各种诰敕本应阁臣起草,但实际上一般性文件多由翰林代笔, 这项工作有助于翰林官适应政务、加深阅历、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熟悉;对明代历朝实录的编写一般由阁臣领衔, 翰林负责实际编修, 这项工作加强了翰林官对前朝政典故事的深入了解;而在经筵侍讲中,翰林官又因此而不断熟悉朝廷仪制和国家要政;同时由于经筵讲读而形成的亦君臣亦师生的关系,成为翰林官在院期间或日后为官主政时启沃君心、对皇帝施加影响的重要条件。

此外,翰林官有着更多的亲炙鸿儒、接近权要的机会,又能饱览史料邸报,参加某些重要会议,便于对政局时事获得具体而深入的了解。这些都使翰林学士不断积累政治学识和经验,为日后准备较好的政治素养。

而张筑贤大人更是又点明了薛蟠在此期间,应该如何行事,一面读书修学,一面获得许多政治知识,静待政府的大用。这对薛蟠来说倒是不是难事,毕竟他是个喜静的人,能够读到所有读书人渴望的著名典籍,真正是一件畅快的事情。翰林院中收藏了历代翰林官的读书心得和体会,真正为薛蟠打开了另一扇大门,使之学问和见解日益进步。

作为翰林官的另一个好处,就是能够随时借阅皇室藏书阁中的书籍,里面收藏了历代的孤本,是民间所没有的。

转眼来到寒冬时节,北方的天气又比南方更加的寒冷异常。对于常年生活在金陵的薛蟠来说,京城的沙尘和刺骨的寒风,都不是他能够立马适应的,还好他身子骨好,又年轻,倒是还可以,但薛母和宝钗就没有那么舒服了。薛母虽早年也是生长在京城,但毕竟二十来年都没有回来过,宝钗更是从来就没有出过金陵城,对于京城的干燥实在是难以忍受。

才进入冬季,宝钗那旧疾就犯了,咳嗽不断,还好那癞头和尚开的药也一并带了来,宝钗吃了才好些,可就是这样也使薛蟠和薛母担忧不已。

这日,薛母正坐在炕上做活计,旁边顾嬷嬷笑道:“还是太太眼神好使,我是老了,不中用了,前些年还能穿个针引个线什么的,现在是不能了,眼睛模糊的连个针眼在哪里都看不到了。”

一边做着花样,薛母笑着说道:“我现在还成,等过些年和您老一样了。”说着叹道:“这大冬天的,怎么瞧着比往年更冷了些,雪下的如此大,风也是,吹的好像要把人给带走一样,真正是不让人活了。”

顾嬷嬷一叹,说道:“可不是嘛,这城里还好些。我听我那儿子说,今年那些庄子上可都遭了大灾了,尽没有一连好过三天的天气,那风才叫大,才叫冷呢。”

“你那儿子,还是在那边王府里的庄子上做管事?”

说起儿子,顾嬷嬷也露出了笑意,“托舅老爷的福,看的起他,让他管着十处庄子。”

薛母点头,道:“我瞧着他是个本分的人,能管着这些也定有他的本事。”

顾嬷嬷如今跟着薛蟠等一起回到了京城,也可以和孙子、媳妇等团圆,也甚是欢喜。只说起这庄子却有些难色,“不瞒太太,前儿梢来信,说今年年景很是不好,收成能有往年的三成就念佛了,我那儿子的地方还算好的,听说贾府在那处的庄子可真正是遭了大灾了。”

点了点头,薛母说道:“他管的那地我也听说过,从今年过了春,就又是下雨又是下冰雹,闹闹腾腾的就没有断过,有这些就已经是他的造化,我们家虽那也有些庄子,但不在这处,毕竟好些。”

“正是的,还是太太知道,可虽说如此,如果真只交了这些上来,恐舅老爷的脸面也不好。”

薛母笑道:“王家就何尝穷到这份上了,况又不是自己无能照看不好庄子,实是天要为难又有何办法呢。”

顾嬷嬷瞅了瞅四周,才凑近来低声说道:“自老太爷这代之后,王家内里消耗就大。这京城各贵府里的孝敬比往年只多不能少,这又是多大一笔开销,。太太家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,‘东海缺少白玉床,龙王来请金陵王’,外人看着真正是金子银子多如铁一般了,说是穷了,谁信呢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~.~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喜欢红楼梦之我是薛蟠请大家收藏:(m.fuziwuexue.com)红楼梦之我是薛蟠夫子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