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
印象宜昌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89章 花香与书香(1)
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

花香与书香(1)

春暖花开的季节就是赏花时节。

因为春风的到来,不仅吹散了残冬最后一丝寒意,也带来了暖暖的温度,伴着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“的丝丝春雨,于是就有了大地回暖,就有了春天的空气,就有了新的信息!抬起头,可以看见阳光灿烂,低下细看,就可以发现地面的点点春绿,住在城市森林里的人忙于生计、忙于赚钱、忙于竞争,乍一驻足,才会发现,人间四月天,已经是“花红柳绿宴浮桥“、花开花落又一春,又到了赏花的时候。

我们的前辈在物质极度匮乏、也没有相机和手机留下春的印象,可他们的精神世界十分丰富,春天会扶老携幼出门踏青,夏天会看见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“,到了秋天就会想到“待到重阳日,再来就**“,即使是到了冬天,也还是兴趣不减,那一句“梅花欢喜漫天雪,冻死苍蝇未足奇“写的何等的大气磅礴。

不能不承认,春去春回、花开花落就是极为普通的自然现象,季节的更迭就和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平凡,可是不得不感谢我们前辈除了精神生活十分充裕,还不得不钦佩他们都有些文艺范。所以,诗仙会说“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“,诗圣会写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“;张志和把春天形容为“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“,孟浩然把春天描写为“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“,还是韦庄写得好:“桃花**绿,水上鸳鸯浴。“

不过写得最好的据说是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,以江南春夜、月光明朗、万里长江为**,以春花为寄托,韵调优美,脍炙人口,乃千古绝唱,素有“孤篇盖全唐“之誉,闻一多称之为“诗中的诗,*峰上的*峰“。而那首被誉为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、原名《夕阳萧鼓》、后更名为《春江花月夜》的琵琶独奏曲,以柔婉的旋律、安宁的情调,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:暮鼓送走夕阳,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;人们泛着轻舟,荡漾于春江之上;两岸青山叠翠,花枝弄影;水面波心荡月,桨橹添声,就是美不胜收。

前辈们的赏花很多都是视觉上的享受,比如黄庭坚的“溪上桃花无数,花上有黄鹂。我欲穿花寻路,直入白云深处,浩气展红霓。只恐花深里,红露湿人衣。“也有精神层面的,比如“桃花枝上,啼莺言语,不肯放人归。“前辈们赏花很多都是有故事的。从陆游的那首“桃花落,闲池阁。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。莫、莫、莫!“到晏几道的“彩袖殷勤捧玉钟,当年拚却******。舞低杨柳楼心月,歌尽桃花扇底风。“再到脍炙人口的崔护的那首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“故事中的人物都是与赏花有关,都是与文人有关,就把花香和书香联系在一起了。

赏花是一种高雅而悠闲的情趣。尤其是文人骚客,常常有一些赏花赏到痴情地步的人物。比如北宋的林和靖,曾在杭州孤山北麓结庐隐居,那句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“不知陶醉过多少人;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闲着无事,却不料因此留下了诗坛的一段佳话。那首“东风枭袅泛崇光,香雾空蒙月转廊。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“写得何等好,我辈只有自叹不如的份了。

喜欢印象宜昌请大家收藏:(m.fuziwuexue.com)印象宜昌夫子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