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
醉唐烟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二十四章 长兄的婚礼(2/2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

明和奇怪的是,新娘第一没有穿大红嫁衣,而是穿着一身绿色的宽袖襦裙,第二,竟然没有红盖头。

明言迎上前去,引她到轿子里面,然后骑上马,意气风发地向着自家进发。

明和以为这就结束了。

谁知,突然冲出一些人来,明和以为是宵禁执法小分队的,心想,坏事了!

但看着这些人,不像是巡逻人员。

这些人挡住迎亲的车马,纷纷口出吉言,送上一些对新人美满婚姻的生活祝福,这时候,迎亲的队伍赶紧分送一些酒肉,并一一道谢,然后继续前进。

路上,遇到好几波“障车”。明和听迎亲的人讲,没有经历过“障车”的迎亲不是完整的迎亲。

大家一起喝酒吃肉,高高兴兴说几句祝福的吉利话,就让新郎继续通行了。

走走停停,总算把新娘子接回家了。

明和因为一路上没有碰到宵禁执法小分队而庆幸。后来才知道,是自己多虑了。

原来,在宵禁制度中,婚丧嫁娶这类事务属于特例,可以不用遵循。

如果遇到巡查,说明情况就好。

由此可见,大唐的制度还是比较人性化的。

此时,真正的迎亲才刚刚开始。

凡是现在婚礼中所经历的什么跨火盆、脚不沾地等等过场,在这里都会一一经历。

但奇怪的就是,新阿嫂手中一直拿着一把扇子遮脸,免得自己的花容月貌给看热闹的人看见。

明和纳闷,为什么不用红盖头呢?

此时,才是正式典礼的时刻。

正式典礼不是在明和家里举行,而是在“青庐”里举行。

所谓“青庐”,就是在明和家门口用青布搭成的临时性帐篷。明和觉得,看上去有些寒酸。

明和挤在人群里看热闹,后来听坊里的老人讲,才明白无论是谁家娶亲,有多大房子,在“青庐”里拜堂是一种习俗。

阿娘请了坊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典礼。

长兄既没有和阿嫂交换戒指,也没有什么山盟海誓。只是在长者的主持下夫妻对拜。

按照明和的想象,此时应该送入洞房。

新郎、新娘拜堂以后,继续待在青庐之中,两人面对面坐下,开始了下一波仪式。

此时,围观的乡亲七嘴八舌说个不停:

“新娘子不知道长得啥样?”

“是呀!不晓得李家大儿要第几首诗才请的下新娘。”

“快看,新郎要背诗了!”

明和听着乡邻的议论,不明白怎么又要背诗了?刚刚不是在嫂子家门前背过了吗?

再看大兄明言,一脸紧张、兴奋的样子。他清清嗓子,开始了新一轮背诵:

清水本不动,桃花发岸傍。

桃花弄水色,波荡摇春光。

我悦子容艳,子倾我文章。

风吹绿琴去,曲度紫鸳鸯。

昔作一水鱼,今成两枝鸟。

哀哀长鸡鸣,夜夜达五晓。

起折相思树,归赠知寸心。

覆水不可收,行云难重寻。

天涯有度鸟,莫绝瑶华音。

明言的却扇诗吟罢,阿嫂才羞答答地把扇子移开。

明和细看,只见阿嫂云髻高盘。明眸皓齿,秀丽端庄。因为害羞低眉垂眼,眼里含笑,更显出一种风情。

围观的乡亲看新娘如此美貌,纷纷赞叹不已。

明言此时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妻子,他没想到妻子如此美艳动人,意外的惊喜,明言看着妻子竟然呆住了。

喜欢醉唐烟云请大家收藏:(m.fuziwuexue.com)醉唐烟云夫子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